中国投资网 百科 如何选购数码相机(如何选购家庭数码相机)

如何选购数码相机(如何选购家庭数码相机)

带一台适合自己旅行的数码相机,记录节日或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想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质量好,价格好的相机,需要一步一步来。我该如何为自己的家选择一台数码相机呢?以下是边肖为您精心安排的购买家用数码相机的方法。我希望你喜欢它。

家用数码相机的购买方法

一.像素

图像传感器CCD的像素数量和尺寸。目前市面上的数码相机使用的图像传感器大多是成熟的CCD。一般情况下,数码相机的CCD尺寸越大越好。但是,同一个数量级的CCD也有不同的等级。常见的CCD有五个等级:2/3英寸、1/1.8英寸、1/2英寸、1/2.5英寸、1/2.7英寸。一台数码相机不仅仅是用像素等级来区分的,对于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来说是不好的。如果你只需要将照片放在网上或打印5或6英寸以内的照片,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对于A4格式的打印,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足以完成任务。那么从普通家庭用户的实用性和价格来看,200-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才是主流的家用数码相机。但随着目前数码相机像素的提升,500-600万像素已经成为家用数码相机的主流,满足了家庭用户更多的需求。

二、镜头和变焦

众所周知,数码相机变焦模式分为数码变焦和光学变焦。数码变焦其实就是画面的电子放大技术,通过软件“插值”处理的方式,将原有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上的一部分像素放大,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数码变焦支持1-3倍。虽然拍摄的图像被放大了,但是清晰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数码变焦的实际意义不大。而光学变焦是依靠光学镜头结构的变化来实现变焦,即通过镜头的移动来放大和缩小要拍摄的场景。现在大多数主流的家用数码相机都有3-10倍的光学变焦,10倍或更高光学变焦能力的数码相机也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目前的市场情况,1000元-3000元价位的数码相机可以定位为家用数码相机,大变焦的家用机型已经越来越受到家庭用户的欢迎。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人们想玩的花样越来越多。拍摄特殊场景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喜欢拍远处的动物或者想用你的卡片机偷拍美女不引人注意;当然要用有一定光学变焦的机型。无论你喜欢微拍还是长焦,都要选择一款能满足你拍摄需求的相机。

三。广角和微距

数码相机不能忽视广角功能。拿出更广阔的大场面;广角功能必不可少。说到广角,理光堪称众多品牌中的王者。28mm广角,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对于当前风的微拍功能,也需要重点强调;我喜欢用相机认真记录我所有的收藏;或者喜欢沾花惹草的人;微拍功能当然必不可少。影响微拍最重要的因素是相机有没有微距功能。说到微距,就不得不提理光这个品牌。其home R系列拥有令人惊讶的1cm超微距。让你爱怎么拍就怎么拍;毫无疑问,你可以拍出好照片。

第四,色彩再现能力

数码相机的色彩还原能力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比如CCD本身的质量,测光方法是否科学准确,白平衡调整是否预设完整场景,白平衡是否预测等。这些都会对数码相机最终的色彩还原产生很大的影响。

白平衡、曝光、ISO感光度等指标也是选购和使用数码相机的重点。因为它们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动词(verb的缩写)快门速度

快门的主要应用范围是拍摄移动的物体和场合,需要长时间积累经验才能拍摄得当,比较适合抓拍。这里,笔者举个例子。拍摄行走或快速移动时,快门速度应设置在1/250秒左右,这样才能获得相对清晰的无抖动画面;要拍摄更快的自由落体或超速物体,需要将快门速度提高到1/400秒左右;拍一个非常快的飞行需要1/800多秒。相反,如果你想拍相对模糊且有艺术感的剑、剑等画面,降低快门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比如用1秒、1/2秒等.

不及物动词其他人

大多数用户喜欢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功能强大的DC短片、使用锂电池的相机等。而且随着数码相机的更新换代,大液晶不再供不应求。一般在2.5寸左右,追求LCD像素值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对于现在的数码相机,一般都是用锂电池代替原来的AA电池,使用起来更方便;这需要考验电池的续航能力。锂电池只能充满电使用,续航时间短,旅行中会影响拍摄。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更重要的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选择一款适合家用的数码相机,更好的明确使用方向和性能定位,这才是选择合适相机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如果以上选择相机的主要因素都满足了,那就太好了,但是目前市面上能完全满足以上好的因素的相机很少。笔者最近发现的理光R系列中的R30与上述元素几乎一致:500万像素适合家用;28mm广角;5.7倍变焦;1cm宏;2.5寸液晶屏;色彩还原准确等等。而且这款机器价格不高,1950元左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市场逛逛。

购买家用数码相机的技巧

1.CCD尺寸,这是成像质量的关键。尺寸越大,成像质量越好。一般在1/2.5寸以上。

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像芯片的像素级别,除了镜头质量。芯片上的电荷耦合极点称为像素。像素越多,像素级别越高,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拍摄出的画面表现就越细腻、清晰、分明。反之,画面就变得粗糙了。像素级别和分辨率越高,相机的档次和价格就越高,成像质量就越好。购买数码相机时,如果财力允许,分辨率越高越好。但是不要盲目追求高分辨率,要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量力而行。

2.CCD的有效像素。一般CCD的有效像素要在800万以上。一般去年家用主流是800-1000万,今年是1200-1400万。像素大小的作用就是一张照片可以打印多大。分辨率为500万像素,最大打印尺寸可达50 x 75厘米(20x30英寸)的高质量照片。注意是高质量的,也就是说打印更大的照片也不错。你想想,一般人需要用1000万像素吗?其实800万就够了。

3.镜头尺寸。3到12倍光学变焦,一般选择3到4倍,6倍以上是长焦机;广角选择28mm镜头尺寸;长焦选择200mm到400mm不要去看数码变焦。当然,如果能有28mm广角,300mm以上的长焦就更好了。可以更适合各种场合的拍摄,实现一镜取天下的愿望。目前这样的车型已经不少了。

4.显示屏。2.5寸显示屏,20多万图像,这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相当不错;当然还有可旋转的显示屏,会给你的取景带来更多的便利。这取决于尺寸,也取决于像素。如果是同样的17万像素显示屏,2.5比3.0好,不能贪多。当然,像索尼松下的3.0英寸,23万像素的型号,它的效果特别好。

5.动画功能。支持640*480像素,每秒30帧以上的主流动画功能。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如果能拍出静态照片,光学变焦,光学稳像,剪辑动画,拍摄后剪切静态照片就更好了。

6.手动功能。如有必要,这取决于手动功能(M、A、S)。这取决于每个人的爱好。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喜欢自动的,但是如果你想学摄影,手动功能越强大越好。最好有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曝光。

7.机身尺寸(外形、颜色)、电池类型(能力)、防抖与否等。如果想要防抖型的,一般应该选择光学防抖型。一般锂电池都不错。

8.特殊功能目前部分数码相机产品具有录音功能、微距拍摄功能、图像处理功能、高速连拍功能等辅助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当然还有光圈大小,快门速度,感光度等。但如果没有特殊要求,这些配置会和整机的档次相匹配。如果你要求很高,那么你需要有F2.8甚至更大的大光圈,高感光度ISO3200甚至更高,60秒的慢快门,1/4000秒的快快门等等。

家用数码相机的拍摄技巧

首先,克服手抖

这是老生常谈。一般是白天在户外。因为光线充足,快门速度高,所以手抖的影响小。但是,在室内,考验你的时候到了,任何抖动都有可能模糊你的照片。这时候除了尽量拿稳相机,还可以适当开大光圈增加进光量,或者适当提高ISO感光度,这些都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ISO感光度过高会导致画面颗粒感增加。如果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可以选择三脚架。一个普通的业余三脚架足以稳定我们的DC。如果条件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可以借助树木、窗台、建筑物等稳定身体或相机。拿相机时保持身体直立,不要前倾或后仰。让你的手肘尽可能靠近你的身体。当你完全按下快门时,尽量减少动作,屏住呼吸,按下后不要马上释放,以减少相机的震动。只要多练习,技术一定会提高的。另外,对于有防抖功能的相机,也要注意以上几点。毕竟没有绝对的防抖方法可以避免相机震动。

第二,背景的选择

我们在外出拍照时,往往喜欢把人放在我们认为很美的地方,比如鲜艳的花朵,以期达到以景衬托人的目的,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照片中不分主次,背景和人物都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解决的办法是让人物离背景稍微远一点,通过开大光圈和加长焦距的方式,尽量让背景模糊。另外,可以尝试选择一些我们平时认为“不美”的场景,比如围墙、砖墙。一些简单明了的带有线条的背景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你的照片更高大上。

第三,作文的选择

很多朋友喜欢把拍摄对象居中,很多相机的对焦和测光装置也设计在镜头中央,一次次“误导”人们把拍摄对象居中。于是我们得到了构图沉闷、毫无生气、富有美感的糟糕照片。这种情况根据“三分法”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三分法是指把整个画面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两条直线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我们把主体放在任何一条直线上或者直线的交点上,都是符合“黄金分割”的,更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当然,这是一种更教条的方法。当你熟练运用“三分法”时,对于焦点在中央的相机,可以先按下快门一半对被摄体对焦,再重新构图。注意不要半开快门,也不能移动相机来回变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如何选购数码相机(如何选购家庭数码相机)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如何选购数码相机(如何选购家庭数码相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如何选购数码相机(如何选购家庭数码相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